聯系人:劉經理
電話:0551-65116932
手機:13965118978
傳真:0551-65116932
郵件:489494951@qq.com
地址:合肥市蜀山區西二環與清溪路交叉口向東500米
網址:http://www.jinanguanbei.com
作者:本站原創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2022年10月12日 修改:2022年10月12日 所屬分類:新聞中心 訪問統計:1034
“要有雄心壯志,世界科技巔峰我們都要奮勇攀登。”9月3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C919大型客機項目團隊代表并參觀項目成果展覽,充分肯定C919大型客機研制任務取得的階段性成就。
一天前,C919大型客機取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標志著我國擁有了一款可以投入航線運營的單通道干線客機,具備了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制大型客機的能力。C919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對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民族凝聚力、國際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航業不斷實現新突破,老百姓的云上生活越來越便捷舒適——十年間,新建運輸機場67個,通航機場達到了339個,航班正常率提升13.17%;航班選擇更加多樣化,一市多場讓“打飛的”更方便,自助值機、智慧安檢悉數登場,多種出行方式無縫銜接,航站樓內各式消費項目齊全,等飛機不再枯燥刷手機……快速增長的規模、不斷提升的服務效率,極大地凸顯了民航業在國家重大戰略中的牽引和支撐作用,為我國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硬核基建乘風遠航
隆隆的發動機聲將人們帶回5年前C919在浦東機場首飛現場。那一天,全世界將目光聚焦在這架白藍綠三色涂裝的大飛機上,當飛機起落架扎實平穩地接觸地面,縈繞了中華民族半個世紀的“大飛機夢”發出陣陣回響。
從國產ARJ21順利投運到C919成功首飛,大國重器托起民航強國建設希望。十年來,民航運輸規模快速增長,新建運輸機場67個、遷建15個,運輸機場的數量達到250個;新增跑道84條,航站樓800萬平方米,機位3000個,全國機場總設計容量超過14億人次。
亮眼的數字,見證了民航業作為國家重要戰略產業,對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有力支撐。十年來,民航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00億元,特別是2020年至2021年,兩年連續超過千億元,創歷史新高。
神鳥振翅,有鳳來儀。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同日,隨著中國聯合航空最后一架位于南苑機場的調機飛機起飛,南苑機場正式結束民航運營。送別百年機場,迎來全新“國門”,新機場意味著發展的新動能。兩年后的2021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通航,一抹藍拉近了不沿江、不靠海、不沿邊的成都與世界之間的距離……飛機起落間,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四大機場群建設初具雛形。
十年間,航線密布通達全球。今年5月19日,京廣大通道全線貫通,標志著連接我國京津冀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兩大世界級城市群的南北空中交通大動脈由原先“單上單下”的雙車道變為“雙上雙下”的四車道。民航出行越來越多,航線升級高效優化。我國民航旅客運輸量已連續18年穩居全球前二位,航空服務網絡覆蓋全國92%的地級行政單元、88%的人口、93%的經濟總量。
新冠肺炎疫情對民航業帶來重創的同時,也加速了“重客輕貨”理念的革新。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強調客貨并舉協同發展,提出要穩妥有序推進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建設等。今年7月17日,“亞洲第一個、世界第四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鄂州花湖機場正式投運。十年來,我國航空貨運事業快速發展,貨郵運輸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位,部分樞紐機場貨郵吞吐量躋身世界前列。放眼全球,我國國際貨運航線通達全球52個國家的123個城市,每周完成航班約5000班。同時,我國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已與100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簽署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與64個國家保持定期的客貨運通航,航班總量占我國國際航班總量的60%以上。
民航服務從有到優
航班正常率提升13.17個百分點——這是民航業用十年時間在服務水平提質增效方面提交的答卷。
2016年,民航局黨組將“真情服務”納入“三條底線”,與飛行安全和廉政安全并重。在航班正常方面,民航各單位統籌協調安全、發展與正常的關系,持續推動航班正常管理機制建設,航班正常保障能力穩步提高。2021年,全國航班正常率為88%,連續4年達到80%以上。
“真情服務”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個性化服務、應急醫療救護、機場餐飲“同城同質同價”、便捷乘機等承諾一一兌現,民航服務一步一步向“人享其行”扎實邁進。
任山高海闊,攔不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出行者“用腳投票”,省時省錢省力的交通方式獲得更多百姓青睞。
2021年,由呼和浩特經停錫林浩特至烏蘭浩特的航班正式開通,曾經耗費6個多小時的路程,直接縮短到1小時左右,票價只有之前的十分之一。今年,這樣的跨航司通程中轉越來越多,川航“天府轉”陸續聯合機場、航司推出各種中轉產品:3月,川航和成都航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通力合作,完成了天府機場首條跨航司通程航班西雙版納—天府—包頭的旅客保障工作;近半年還連續推出從西昌、拉薩、林芝出發,經停天府機場中轉任意航司的通程產品。“以往跨航司都屬于特情,現在在天府機場已經是日常了。”川航地服部天府地服分部中轉服務室經理戴德斌說。
自2021年年初以來,民航局實施多項舉措扎實推進構建“干支通、全網聯”的航空運輸服務網絡,發布《民航旅客中轉便利化實施指南》,促進和引導航空公司和機場加強合作,加強信息化服務手段,開展“干支通”中轉銜接模式試點工作。干線、支線、通航短途運輸火爆,激活了三四線城市潛在的市場需求,中西部機場旅客吞吐量占全行業比例從2012年的36.5%增長到了2021年的45.2%。廣泛通達,中轉順暢,中小城市和偏遠地區人民群眾的航空出行頻率越來越高。
智慧出行是旅客感受到的另一大變化。如今,旅客在航站樓可以從容有序、有條不紊地完成登機流程——自助值機和托運,人臉識別登機,RFID全流程跟蹤行李,萬米高空也可以在線“買買買”……一部手機,一路通行,智慧飛行融入日常。截至目前,全國有29家機場實現身份證一證通行,66家機場應用人臉識別技術,234家機場實現“無紙化”便捷出行。
新業態領飛新發展
攜手共進,合作共贏。樞紐機場周邊和臨近區域的優勢產業借機起飛,臨空經濟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牽引作用日益凸顯。今年一季度,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實現屬地財稅收入22.85億元,同比增長9.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6億元,同比增長16.8%。放眼全國,十年來,我國規劃建設了近80個臨空經濟區,其中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17個,“大臨空”經濟格局初步形成。
今年2月,民航局發布的《“十四五”航空物流發展專項規劃》提出,支持航空貨運業務規模較大且具備條件的機場在貨運區周邊設立物流園區,集聚發展航空物流產業。促進港區聯動,推進機場和臨空經濟區、物流園區、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示范區、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等規劃建設和設施運行的高水平聯動,根據機場實際情況,建立直連通道和專用物流通道,提高通關效率,推進港區一體化運營。
兩翼齊飛,乘勢而上。“十三五”以來,民航局明確“放管結合、以放為主、分類管理”的監管思路,推動通用航空熱起來。寒風中無人機只需4分鐘就能將一杯熱咖啡送到一公里以外的消費者手中;緊急救援中,通航救援直升機在生命與孤島之間重建希望……十年來,伴隨社會資本的大量流入,通用航空發展熱情空前高漲,遍及應急救援、短途運輸、農林旅游等領域,通航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通過持續的簡政放權,通航不斷活起來。民航局統計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通航業務保持了快速增長,業態不斷豐富,年均飛行小時增速為12.5%,通航機場達到了339個,通用航空器3045架,實名登記的無人機數量約83萬架,年飛行小時達到了千萬小時量級。
當下,全球脫碳進入加速期,為應對能源消費和排放壓力,我國綠色民航轉型進入由大到強的關鍵時期,民航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指導意見》《綠色航站樓標準》《航空承運人不可預期燃油政策優化與實施指南》等文件和標準,加快推動行業綠色轉型。在“雙碳”背景下,民航業減碳已變為“必答題”,從更換燃油效率較高的新型客機、給飛機減重,到飛行全流程精細化管理,減碳已成為民航各單位不謀而合的選擇。在《“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中,民航局提出“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商業應用取得突破,力爭2025年當年可持續航空燃料消費量達到2萬噸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東航、廈航通過碳中和航班、碳中和機票,打通了旅客互動途徑,旅客通過參加碳中和行動,抵消飛行過程中產生的碳足跡;春秋航空“讓愛飛翔”“春秋姬”、湖南航空“同程旅行號”彩繪飛機“飛兒萌”系列等NFT數字藏品的發售,讓航空公司與年輕消費群體建立更多連接。在“數字中國”的大潮中,新時代民航建設的大幕正徐徐拉開。
上一文章:交通運輸部加快構建智慧物流標準體系
下一文章:交通運輸部集中發布29項行業標準